教師簡介
於海辰,應用技術杏盛輔導員。畢業於吉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助教。
一、授課信息
課程名稱:歷史
課程類型:公共基礎課
授課班級:2019高職綜合
教學內容:戊戌變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公車上書及維新變法運動的展開,光緒皇帝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分析戊戌變法失敗原因。
能力目標:a、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維新變法運動興起的背景,歸納和總結康、梁維新變法的主要活動。
b、通過討論“維新變法所要達到的目的” 變法失敗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認識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改良運動,是愛國的、進步的。②譚嗣同的慷慨捐軀,譜寫了維新人士變法圖強的鬥爭意識和義無反顧的英勇氣概,令人敬仰。③康、梁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際,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要求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巨大進步。
三、教學設計
①運用“分組學導”的教學方法。②本課通過課前預習、小組交流、競爭搶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③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了直觀性。對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由學生討論、研究、分析、歸納。
教學重點及難點
①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主要內容。運用紀錄片、圖片等直觀手段,從康、梁的活動入手,講清公車上書的情況。通過分析、理解、歸納等方法掌握百日維新的內容。
②難點:對百日維新的作用和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分析百日維新詔書的內容,哪些觸及頑固派利益,哪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分析支持維新變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維新變法運動的社會基礎。引導學生從力量對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變法失敗原因。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利用直播功能同學生互動,講清課程安排。
出示投影片: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簽訂,帝國主義瓜分狂潮及情況介紹。學生看投影,利用多媒體投影,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引起學生興趣。
現在我們做一個假設:我們都生活於19世紀末這個動蕩的年代,我們都是熱愛祖國、關心中國前途命運的知識分子、愛國青年,你如何看待當前的時局?如何拯救中華民族於水火之中?談一談你的看法、想法。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很多種:
①有的認為必須改革。②有的認為要發展科學技術,走資本主義道路。③有的認為必須實行革命等。 學生感到新穎。
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縮短歷史與現實的差距,同時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歷史、思考歷史。教師不要限製學生,讓學生展開聯想抒發自己的情懷,精彩的地方給以加分鼓勵,註意把握時間。
總結:和大家一樣,當時中國的各界人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們就介紹當時最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戊戌變法。
2、學習新課
白板:戊戌變法辨別“戊戌”的寫法。
甲午戰爭是一場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戰爭。一向被認為是東亞文明主導者的中國,竟然被經過明治維新開始強大起來的島國日本打敗,這一事實使中國人在備受痛苦和屈辱的同時,開始進行反思。如何在危機中自救?怎樣才能在強敵如林的世界中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學生回答:甲午戰敗,瓜分狂潮。利用投影增加直觀效果。學生事先準備,相信一定能介紹清楚。
學生可以根據課本回答,也可以補充資料。
戊戌變法背景展開:時代背景;清政府統治危機加劇;19世紀末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思想形成。測驗答題並講解歸納要點:列強侵華方式變化;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範圍;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清政府危機出現原因(政治、經濟、結果);民族工業發展狀況、特點、原因;早期維新思想。參與測驗答題,知識要點較清晰,學生容易找到。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上課在線情況。根據學生回答。酌情加分。
公車上書由於頑固派的阻撓沒有傳到皇帝手中,但在社會上產生巨大的反響,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梁等人還進行了哪些維新變法活動?
這部分知識要點準確講解,對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補充一些其他的資枓?歸納要點:①創辦《萬國公報》;②組織強學會;③維新派團體形成。補充資枓:創辦《時務報》、《國聞報》各地組織學會、學堂等。知識要點較清晰,學生容易找到。根據學生回答。酌情加分。
公車上書後,康有為又三次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危急,惟一途徑就是變法。但頑固派大臣竭力阻撓,康有為與頑固派大臣進行了論戰。測驗答題並講解, 知識要點較清晰,學生容易找到。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上課在線情況。
變法有利於哪個階級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擁護?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變法結果怎麽樣呢?①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②譚嗣同等六人為變法獻身。③百日維新。這裏涉及重點內容,教師註意引導思考,教師給予點撥指導。
學生一般能在書上找到答案,同組同學可補充回答。
戊戌變法失敗了,讓我們從當時的現實出發,來探討: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我們得到什麽認識?①維新派力量小。②頑固派勢力強大。③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討論時,學生可充分發表意見,小組成員隨時補充,有的學生回答可能很片面,教師要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3、課堂總結
戊戌變法的內容我們已經講完了,回顧知識要點,三分鐘快速記憶,出示測試題並解答。學生快速記憶。教師指導學生搶答。及時鞏固知識,註意鼓勵學生。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上課在線情況。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亡和發展資本主義所進行的改良運動,是愛國的、進步的,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巨大進步。引導學生從歷史發展高度來看戊戌變法是否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小結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較重要的一課,正是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的階段,中國逐步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這一課是較難理解的一課,維新派為了興民權,發展資本主義,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雖然沒有成功,但它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在教學目標這一點,緊承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達到三維目標,又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在“自學檢測”題設計的主要思路是:針對學習目標進行設計,同時開啟學生思路,在上新課前讓學生做準備,查找相關的圖片與資料,為重點掌握“百日維新”內容打下基礎。運用學習小組評價機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說中學,在爭論中加深理解,效果較好。
不足:學生對於戊戌變法的性質和影響還是理解得不好,部分學生其實是蠻想事的,聯系到戊戌變法中的歷史背景是比較復雜,因為維新派依靠的是封建皇帝,但又沒有實權,掌權的是慈禧太後,所以戊戌變法中又牽扯到封建勢力爭權奪利的鬥爭。
撰稿人:於海辰
負責人:趙勵寧
推薦部門:應用技術杏盛